后植沃土 筑梦三农
个人简介和主要成绩:
蓝罗冰,女,壮族,共青团员,广西来宾人,农学院农学卓32301班学生。曾任农学院心理健康部副部长,长江大学学生会活动管理部负责人。
曾获评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1次、校级“优秀学生干部”1次、校级“优秀志愿者”1次。
主要事迹(主要介绍学习励志、科研竞赛、学术研究、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干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大学,于我而言,不仅是探求知识的殿堂,更是一方将青春与热忱深深扎根的沃土。入学以来,我怀揣着“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初心,在教室、实验室、田间地头与广袤乡村之间,书写了一段知与行交融、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同频的成长篇章。
厚植学养,躬耕不辍
我深知,农学是一门“顶天立地”的学问,既需要前沿理论的指引,更离不开实践的反复锤炼。因此,我将“勤学”与“笃行”作为专业学习的双翼。
在理论探索上,我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潜心钻研核心课程。在2024至2025学年我的平均必修绩点为3.97,专业排名第七,其中《普通遗传学》、《微生物学》、《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栽培学总论》等专业课程达90分以上。但我并未止步于课本,而是主动走进实验室,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探究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作为核心组员参与了《小麦赤霉病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拮抗特性的分析》的创新创业项目。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从一颗种子到一组数据,再到一篇严谨的科研报告,其间凝结的是对科学的无限敬畏与不懈追求。
服务集体,锤炼担当
作为一名农科学子,我深知团队协作与服务精神的重要性。从学院学生会到学校学生会,我的学干工作始终围绕着“服务同学、助力成长”的核心展开。
担任农学院心理健康部副部长期间,立足专业特色,我参与策划和开展“种子画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协助老师举办多次心里骨干培训及心理测评。这些活动将深奥的农科知识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全校师生,有效提升了农学专业的影响力。此外,我担任长江大学学生会活动管理部门负责人,成功策划并执行了“女生讲坛”“第一届创意乐跑”“绿动春天植树节活动”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我始终“服务长大青年,发展长大青年”为工作宗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丰富学生和教师的日常生活,倡导朝气蓬勃青春正能量。
这段“痛并快乐着”的旅程,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大局观,让我学会了如何凝聚一群人去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也因此荣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
扎根大地,知行合一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这是所有农科学子的共同追求。我始终将社会实践视为检验学习成果、了解国情民情的第二课堂。
我坚信“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我积极投身于养老院慰问、24年新生迎新、25年新生迎新等志愿实践活动,各平台累计志愿时长78h,荣获校级优秀志愿者称号。最让我难忘的是2025年暑期期间,基于两广地区基孔肯亚热疫情,我通过联系家乡医疗保障局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实践。在业务窗口的轮岗则让我直面民生,体会到国家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农村地区基本医疗保障能力,为广大农民健康保驾护航。我学习处理医保报销申请,并耐心解答市民关于异地就医、门诊特病等高频咨询。这段经历锻炼了我将专业条文转化为通俗语言的能力。
这些经历,不再仅仅是一次“旅程”,而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它让我真正读懂了“情系三农”,将我报效祖国的理想,从模糊的宏愿具象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的坚定人生选择。
让青春在沃土中绽放
四年大学,是我将个人成长根系深植于农学沃土的四年。学习赋予我专业的“铠甲”,工作赋予我协调的“筋骨”,实践则为我锚定了为民服务的“灵魂”。过往的荣誉已成序章,未来的画卷正在铺展。我将继续怀揣这份对土地与人民最深沉的爱,努力成长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青年,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