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生工作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农学院三好学生标兵 杨亦涵

发布日期:2025-10-16 09:00:00    作者:     点击:

学海无涯,砥砺前行

我是杨亦涵,来自农学卓32301班,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对待学业与工作,目前担任班长兼团支书这一职务,既要统筹班级日常事务,协调师生沟通,也要组织团课学习、团日活动,凝聚班级向心力。我的家乡在宁夏,这片土地不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致,更有枸杞满枝、稻浪翻滚的田园风光,我热忱欢迎更多同学前来感受塞上江南的魅力。日常生活中,我习惯用相机定格校园的四季变换——春日实验室外的樱花绽放、秋日稻田里的金黄麦浪,记录工作中的感悟、科研中的收获,这些细碎的记录既是对生活的珍视,也是我复盘成长、汲取动力的方式。


学无止境,勇攀高峰

   回溯大学前两年的时光,我始终在“尝试与突破”中稳步前行。大一我怀揣着服务同学的初心,成功加入共青团后,先后承担起寝室长、班级学习委员与学生会宿委会干事的职责。作为寝室长,我制定作息公约,组织室友定期开展“学习心得分享会”,让寝室成为互助共进的“小家庭”;作为学习委员,我每周收集同学的课程疑问,整理成清单与任课老师沟通,;在宿委会干事岗位上,我参与策划“五星寝室评比”“优秀板报”等活动,凭借在各项工作中的踏实付出,我获评年度“优秀学生干部”。

   进入大二,我对自我要求进一步提升。学习上,我利用课余时间强化英语听力与阅读,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思想上,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经过理论学习、民主评议等环节,成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职务上,我接过班级班长兼团支书的重担,同时晋升为学生会宿委会层长,还兼任学院学工办助理与植物类32403班班助——在学工办,我协助老师整理学生档案、统计学业数据;作为班助,我陪伴新生适应校园生活,从选课指导到心理疏导,尽己所能为他们答疑解惑。这一年的多重角色历练,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与责任心显著提升,也因此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的荣誉认可。


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作为农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大一上学期开始,我便主动联系导师,进入实验室跟随师兄师姐学习基础操作——从配置培养基、消毒实验器材,到记录作物生长数据、整理实验报告,每一个环节我都反复练习,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大二时,我凭借扎实的基础加入水稻课题组,主攻“高温条件下低垩白水稻突变体的创建及其形成机制解析”,我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其他课题组学习,拓宽自己的科研视野。有三个寒暑假我全部选择留校做实验除了参与课题,我还作为负责人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撰写申报书、设计实验方案,到协调团队分工、对接导师指导,最终成功获得校级立项。在竞赛方面,我将科研成果与实践结合,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获二等奖。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奉献给家乡与人民”是我始终秉持的信念,因此我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寒假,我报名参加“黄河计划”大学生返家乡活动,作为志愿者前往宁夏当地农业农村局协助工作。我跟随工作人员走访10余个村庄,调研农户的种植需求,整理出“枸杞种植技术需求清单”“水稻销售渠道建议”等材料,为家乡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暑假期间,我又加入家乡的“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项目,面对40余名留守儿童,我不仅辅导他们完成暑假作业,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设“趣味农学小课堂”——用动画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带孩子们在小区种植植物,教他们识别常见农作物,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自然与科学的魅力。这段志愿服务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孩子们的喜爱,还成为我申报“知行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赛的素材,经过项目展示、答辩评审最终荣获市级二等奖。这些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奏响了回报桑梓、服务人民的动人乐章。

   至今,我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累计达246余小时,无论是校园里的“迎新志愿服务”,还是家乡的“农业知识普及”,每一次付出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奉献”的意义。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与实践能力,更让我坚定了“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回报家乡”的决心,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站在大学阶段的新起点,我深知“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因此对未来做出了清晰规划。首先,筑牢学业根基是核心。农学专业的必修课涵盖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重要内容,我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课上认真记录、课后及时复习,确保每门必修课成绩达到优良,同时拓宽专业知识面,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提升核心能力是关键。英语六级是考研、就业的重要“敲门砖”,我将每天投入时间练习听力、写作与翻译,争取尽早通过考试;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可或缺,所以我也要尽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我计划学习并掌握农业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方法,适配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我也意识到不能局限于“舒适圈”,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挑战自己,在试错中成长。    

在科研与实践方面,我会继续深耕水稻课题组,参与“高温条件下低垩白水稻”等重点课题,争取将实验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同时积极报名创新创业大赛,以竞赛检验学习成果,积累实战经验。最后,针对考研目标,我会分阶段复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深造目标迈进,未来我将继续以踏实的态度深耕专业,以开放的心态探索未知,期待在新的平台上不断成长,为目标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曲曲折折的路,总有它的道理,最后一页都会花开万里”。回望过往,从实验室里反复调试的仪器、田间地头记录数据的身影,到志愿服务中温暖的交流、学生工作里细致的协调,每一段经历都让我对“农学人”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钻研,更是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守。

未来,我将继续以初心为舵,以专业为帆,在作物栽培、农业创新的道路上深耕不辍。既要攻克学业与科研中的难关,扎实提升服务农业发展的硬实力;也要始终怀揣对家乡、对农业的热忱,用实践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努力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农学人,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