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侯聪 李雅倩 郝梨)为做好中华鲟物种保护工作,促进中华鲟野生资源恢复,4月7日下午,长江大学农学院40名学生志愿者在荆州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广场助力中华鲟踏上了“回家”之路。
据悉,首届楚文化节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本次中华鲟公益放流活动是其系列活动之一,放流的中华鲟将有助于补充中华鲟野外种群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在放流标志植入演示区向大家讲解并演示了中华鲟的标记放流与跟踪:对于不同大小的中华鲟可采用四种不同的标记方式——CWT金属线码标记、锚标标记、PIT标记、超声波标记。长江大学农学院40名学生志愿者首先集合并接受放流培训,借助现场放流装置,全程参与搬鱼、运鱼和放鱼,帮助中华鲟回归长江。在放流的过程中,既有五个月龄的小中华鲟,也有生存两年的稍大中华鲟。无论是小的中华鲟还是大的中华鲟,身体状况都非常良好、活泼好动。
中国电影频道也直击本次中华鲟放流现场,并采访了学生志愿者向风云,他说到:“参与这样的活动既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理念,也能帮忙我们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亲手把鱼放归长江,意义非凡,大家也非常兴奋,十分期待与中华鲟再会。
中华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世纪后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自然繁殖数量骤减。长江大学农学院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本次中华鲟公益放流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长江生态修复,彰显了长大农学学子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李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