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农学院第18期求实导师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聚焦西部高原土壤健康

发布日期:2025-10-25 15:15:54    作者:     点击:


(通讯员 杨倩1024日,长江大学农学院第18期求实导师学术沙龙在西校区2303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西部高原地区特色农业领域研究热点为核心议题,吸引专业相关研究生及本科40余人参与。

杨倩副教授《水蚀风蚀交错区三种人工林水分利用机制与生长适应性》为题做了学术分享针对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合理植被恢复类型的耗水特征、生长动态及干旱环境适应性机制研究薄弱等科学问题,解析该区域典型人工植被水分利用策略和生长适应性。研究团队首先采用野外调查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热扩散、稳定同位素、径向生长测量仪等多种手段,探究了典型人工林的水量平衡特征、根系吸水模式及其树木径向生长规律,解析了典型人工林的水分利用机制,厘清了典型人工林生理调节与树木生长对环境响应之间的关系,形成针对不同造林树种的水分利用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已在《CATENA》、《Journal of Hydrology》等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丰富了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机制的相关理论,为区域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配置和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李继福副教授围绕《高原核桃园土壤肥力》展开专题讲座。以西藏千年核桃之乡山南市加查县为核心研究区,针对青藏高原核桃园土壤肥力与微生物多样性系统性研究匮乏、园地地力评价体系薄弱等关键科学问题,探讨高原特色作物种植的科学管理解决方案。研究选取加查县典型核桃园作为研究对象,覆盖3112-3550米海拔梯度,囊括冲积物、残积物等不同土壤母质,以及石灰性冲积土、山地草甸土等多种土壤类型;同时以青稞地、油菜地、冬小麦地等传统农地为对照,系统探究青藏高原不同农地的土壤肥力特征、植物养分状况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差异。相关研究成果已在《Agronomy》、《Land》等期刊发表,不仅为西藏高原核桃园的精准养分管理、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更为基于微生物调控的氮循环优化、高原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讲座结束后,现场研究生围绕自身研究课题,就研究方法优化、实验设计难点、学术论文发表等方向积极提问,与两位主讲老师展开热烈讨论。师生间深度互动,既解答了学生科研中的实际困惑,也为学术思想碰撞提供了契机。

(审核 苏奇  编辑 杜亚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