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香亮)为积极响应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切实解决农光互补项目中光伏板铺设引发的耕地闲置难题, 3月27日,一场意义非凡的“农用地光伏项目耕地再利用”调研整改行动在荆州区川店镇太阳村拉开帷幕。此次行动由荆州区人民检察院与我院携手开展,柴毅教授、金慧芳副教授受邀加入工作组,共同为解决耕地保护与光伏产业发展的矛盾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调研整改过程中,专家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先进的土壤检测、光照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当地耕地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基于科学严谨的分析结果,专家组创新性地提出了“分区轮作”中药材、食用菌等耐阴作物的种植方案。这一方案旨在实现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的协同发展,在保障光伏产业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闲置耕地重新焕发生机。

为确保整改措施合法合规,专家组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们现场讲解《土地管理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法规的适用边界。通过耐心细致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农户们明确自身在耕地利用和农业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为整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柴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行动是“公益诉讼+高校智库”协同治理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检察机关凭借其丰富的执法经验和敏锐的问题洞察力,依托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精准锁定了农光互补项目中存在的耕地保护问题。而高校则通过参与此次实践,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与科研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有力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据悉,专家组在完成初步调研整改工作后,将持续对该区域进行跟踪指导。预计通过技术整改,该区域的耕地复耕率可达92%,真正实现“发电不减产、用地不荒田”的目标。同时,通过“光伏租金+作物收益”的双渠道模式,将有效助力农户增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荆州区“农用地光伏项目耕地再利用”调研整改行动,是我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未来,我院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为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审核 张运波 编辑 王研)